close

台灣地區常見的癌症種類

 

一、肝癌

一般將原發於肝臟的癌症,稱為肝癌。其病因,多數學者認為與營養缺乏、攝入黃麴黴毒素、血吸蟲病和B型肝炎有密切關係。

另肝臟是人體內最大的臟器,主要功能是將被消化吸收的各種營養素,轉化為人體生存所必須的物質,而進行分解、解毒、合成、排泄等重要的功能。因此,發生於其他臟器的癌症,容易經由脈管系統輸運到肝臟,形成轉移巢,使剛葬也成為受害者。

最後,肝臟早期患者亦無明顯症狀。較常見的臨床現象有:右上腹部間歇性或持續性脹痛或刺痛、食慾減退、體重下降、身體易感疲乏。有時,病人還會出現黃疸、皮膚搔癢、肝腫大、腹水。

 

二、肺癌

肺是人體的呼吸器官,如果以一般正常人每分鐘呼吸二十次,每次吸入五百毫升計算,人體每天共有一億四千四百萬毫升的空氣吸入肺部,這樣大量的外界接觸,使得維護肺部健康變得十分不易。

在所有癌症中,以肺癌的致癌因素最為清楚─吸煙。如果不想患肺癌,一定要拒絕煙的吸引。另外,研究指出,二手煙還會令別人致癌,且致癌率為不吸煙者的三倍,甚至比吸煙者本身(二‧一倍)還高。

另外,空氣污染亦是致癌的因素之一。如工廠、汽車排放之廢氣,甚至含有放射性元素的灰塵。

 

三、子宮頸癌

子宮頸是女性生殖器的一部分,顧名思義,就是子宮的頸部。子宮頸是一個圓形的突出物,剛好套在陰道的頂後部,這種結構對人類的性交及妊娠有大的幫助。子宮頸中心便是子宮的外開口,這裡是月經、生產、子宮分泌物、精蟲進出的交通要道,由於年齡、妊娠程度、分娩次數等因素有不同的型態。

子宮頸癌多見於四十至六十歲,已經有過產育的婦女;而三十歲以下,七十歲以上的婦女則少見;早婚或子女眾多的婦女比未婚、遲婚以及子女少的婦女更容易患子宮頸癌。關於其原因並無定論,不過一般而言,與下列情形可能有關:

1、子宮頸創傷:在分娩或流產時,子宮頸破裂,傷害了子宮內膜,如果這種破裂沒有及時縫合完好,就會形成瘢痕或子宮頸管內的黏膜部分會外翻,造成糜爛或病態增殖。

2、慢性炎症:不論是陰道滴蟲、濾過性病毒、梅毒或其他細菌引起的慢性子宮頸炎,均可以刺激黏膜發生病態增殖。

3、其他:另外有人認為遺傳和賀爾蒙因素也有關係。根據研究結果,在子宮頸患者的家族中,特別是她的姊妹,比非癌症的家屬最少要多一倍以上的罹患率,。此外,很多婦女到了中年,因為有人老珠黃的感覺,為了想保

4、持青春,常常未經醫師處方,自己服用或注射女性賀爾蒙,長久與大量使用後,往往得子宮頸癌,這在動物實驗與臨床觀察方面已得到證明,婦女和欲使用賀爾蒙,應該請教醫師,遵照處方使用與注射,才比較保險。

 

四、乳癌

乳房是由許多分泌乳汁的腺體組成的。正常乳房的發育,受大腦的垂體前葉、卵巢和腎上腺皮膚等激素的控制。婦女在月經前期,乳腺較腫脹;妊娠期受胎盤產生的大量雌激素影響,腺小葉增生、乳管伸長、乳房變得豐滿,具有分泌乳汁的能力。

乳癌的原因和其他癌症一樣,迄今不明。大體而言,未婚(已達適婚期)、晚婚、未曾生育或哺乳、因更年期障礙長期使用賀爾蒙的婦女等等,罹患乳癌的比率較高。反之,早年妊娠或多次妊娠和延長哺乳,對乳癌有一定的預防作用,說明激素因素與乳癌密切相關。

另外,乳癌沒有疼痛或發燒等自覺症狀,發現的唯一方法,是乳房中是否有硬塊;這可從外部自我觸摸診斷。如果以乳頭為中心畫一個「十」字,把乳房分成外上、內上、外下、內下四個象限,約百分之五十以上的乳癌發生在外上象限。所以,在外上方摸到腫塊更應引起重視。乳癌腫塊多為不規則圓形,周圍邊界不清楚,活動度小,質地較堅韌,有實質感,表面不光滑,觸壓無疼痛感。若發現乳房包塊,應立即檢查同側腋窩淋巴結有無腫大。乳癌患者一旦發生淋巴結轉移,即屬晚期癌症,預後較差。

 

五、腸道癌

人體腸管的作用是消化、吸收以及排泄。其中,小腸負責三大營養素─蛋白質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的吸收。小腸的長度約五十公分,分為十二指腸、空腸、回腸。因此,通常小腸長癌的情況比較少見。反之,大腸長約兩公尺,因此,多半是大腸致癌。

在歐美等地,大腸癌的發病率高於胃癌。在東方,近來隨著飲食習慣的歐美化,尤其是脂肪攝取量的增加,容易發生便秘,因此腸道癌也出現了逐漸增加的趨勢。

誠如,有人說:「大腸息肉,是大腸癌的萌芽!」這句話一點也不錯。早期大腸癌的癌浸潤,侷限在黏膜或黏膜下層,基本上都是被稱為息肉的隆起型(在大腸的內腔中隆起)。息肉就是從黏膜內長出疙瘩,如果大腸息肉的直徑已很大,那麼它已經就是癌了,或者說轉變成癌的危險性很高。

 

六、胃癌

 

由於胃是消化道中實務停留時間最長的部位,所以,胃接觸食物中有害物質的機會很多,因此胃癌發病率佔整個消化道惡性腫瘤的百分之四十~五十。

雖說胃癌的發病原因很多,但飲食與胃癌的關係最為密切。人們每天吃進去的食物包括蛋白質、醣類、脂肪、水、無機鹽、和多種維生素等等。它們都是人體組織所不可或缺的營養物質,經口攝入後在體內進行消化、吸收和代謝。但食物除能供給人體營養物質之外,有的卻還有防癌作用,有的則有致癌或促癌作用,如鹹菜、泡菜、酸菜、鹹魚、油炸的或煙薰過的肉類,發霉的花生、玉米、黃豆、大米、某些香料,食用染色劑和被污染的水等等。

另外需知道的是,早期胃癌通常無感覺、無症狀。但從胃潰瘍或從慢性胃炎變成癌症時,潰瘍或發炎症狀會先呈現。因此,對於潰瘍等患者必須隨時注意追蹤。

幸好,人的胃黏膜上有大約一毫米厚的黏膜層,其作用在於阻止外界細菌、病毒及致癌物質的侵襲,和防止胃酸的自身消化,從而保護胃黏膜。只是有些人生活不規律,加上暴飲暴食、貪杯好酒、嗜食辣椒、胡椒等刺激性食物,都會使胃黏膜造成慢性刺激,使其功能紊亂、充血、水腫、糜爛,並破壞黏膜屏障,使細菌、病毒及致癌物質趁虛而入。因此,預防胃癌,首先不可吃不潔和糜爛變質的食物,按時定量進餐,不吃或少吃煎炸熏烤和過鹹的食物;忌煙、少飲酒;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,必要時可適當補充維生素C。

 

七、攝護腺癌

攝護腺癌與攝護腺肥大症都是近年來快速增加的疾病,而且二者都發生在中年以後的男性身上,症狀又相似,所以有人推測:攝護腺肥大症拖久了,就惡化而成攝護腺癌,二者有很密切的關係。

但由於攝護腺癌較近直腸,因此除了如同攝護腺肥大症一樣影響排尿外,還會對排便形成阻礙。

通常,攝護腺癌患者,以五十歲以上的男性居多,此癌症的最先訊息為─排尿困難

    ─尿勁軟弱且時時中斷

    ─夜間尿意頻繁


若病情已惡化,形成腫瘍,且閉鎖於膀胱頸部時,則會出現

─無法排尿

─尿中含血

─無法隨意控制尿量

─排尿時有疼痛的燒灼感

因此,若男性發現本身有排尿困難,骨盤部、腰部、上腿部時有疼痛,應立即看醫生。

另外,攝護腺癌因為是癌,就具有癌的特性─會轉移到其他部位,又因其轉移的方向不同而出現各種不同的症狀。

 

八、皮膚癌

皮膚是人體的最大器官,由好幾層的被覆組織構成,基本上它可以歸類為兩大層,其上層為皮膚表層叫表皮,其下的組織叫真皮。表皮多半是扁平上皮細胞,最深處有少數的球形基底細胞。皮膚還有神經、毛髮、指甲,各種形狀分泌腺的特殊構造。具有特殊構造的皮膚層,能夠保護身體以免受傷,接受知覺刺激、排出廢物、調節體溫。

另外,皮膚特有的黑色素細胞,當人體遇日光紫外線刺激時,色素細胞便產生黑色素來保護皮膚,所以膚色會變成陽光曬黑的茶褐色。因此,雖然陽光是造成皮膚癌的主因,但是以膚色白裡透紅以及淡茶色的人,或是大量曬太陽的人易得此癌。

一般皮膚出現異常,都屬良性,但有時也會是惡性。就是變成兩種型態的皮膚癌,可以由細胞形狀加以鑑別,即扁平細胞癌與基底細胞癌。其中,基底細胞癌罹患高但增殖緩慢,如不及時治療會蔓延到骨骼。扁平細胞癌罹患率較低,但往往會轉移,屬於危險的癌症。這兩種癌症可能發生在身體任何部位,尤其是露出的部位─頭、頸、前腕等,都是容易出現皮膚癌的位置。

由於陽光是造成皮膚癌的主因,故對於日光中的有害光線毫無抵抗力者或膚色白皙的人,應避免曬太陽。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的人,最好戴帽子、手套、穿長袖衣服,以保護皮膚。有的醫生建議使用防曬油或軟膏,來增加身體防禦日光的功能。長時間曬太陽會增加皮膚癌的可能性,同時加速皮膚老化。


九、食道癌

食道的功能僅是把食物從口中運送到胃部,具有輸送的功能。但是,食道和胃、腸管的最大不同,在其最外側沒有稱為漿膜的牢固膜狀組織,而是由食道肌層直接接觸周圍組織。因此,癌細胞很容易浸入轉移到氣管、支氣管及周圍淋巴結、肺、血管等等,而且惡化速度相快。

據調查,攝入亞硝酸類、大量飲酒、吸煙、反覆口腔感染或攝入粗糙食物等與食道癌的發生有關。其他如腐蝕性食道狹窄及食道痙攣等,也可能提高食道癌的發病率。

 

十、口腔癌

 

口腔癌患者多數對於口腔健康的維護,以及嚼食檳榔影響口腔病灶的認知度不夠,再加上缺乏對長期口腔潰爛及硬塊等徵候的警覺性,以致坐失早期治療的先機。很多患者甚至在獲悉活體組織切片檢查證實為口腔癌後,內心世界才開始充滿懊惱與悔不當初。

一般說來,口腔癌並無特定的症狀,所以,患者對口腔癌病灶的警覺性相當遲緩;而多數的口腔癌細胞,具有快速增殖和蔓延的特性,因此,最有效的治療方法,有賴早期發現。

通常,在口腔、嘴唇、舌等部位產生異常狀態時,需注意是否為口腔癌的徵候,其常見的症狀是:

  • 難以治癒的潰瘍
  • 疼痛
  • 硬塊或肥厚
  • 白色斑點

另外,口腔外常見的症狀是耳朵周圍或頸部有硬塊、潰瘍,或顏面麻痺等,當這些症狀出現時,應立刻請醫生檢查。

 

十一、白血病

人體內血液分為血球及血漿兩大部分。而血球則包括了白血球、紅血球及血小板。其中,紅血球負責氧氣的運送,以供給全身的需要,並且將二氧化碳經由肺部排出;白血球可分為顆粒球、淋巴球和單核球,這些血球在人體中可對抗外來的微生物,責任重大;而血小板具有凝血功能,可以阻止人體的出血。

通常,這些血球在骨髓被同一型不成熟的白血病細胞所佔據,血液中亦常見類似的變化;「慢性白血病」的特點為:不成熟的異常白血球增加,半成熟的各階段,白血球亦多。

白血球是不正常的白血球〈白血病細胞〉大量增生,此不但無法抵抗侵入人體的病菌,也阻礙了血液中其他成分的新生。結果會有以下之症狀出現:

  • 貧血:因為紅血球減少,血紅素降低。
  • 容易出血:如流鼻血、口腔牙齦出血、皮膚出現瘀斑。
  • 不明原因發燒:由於白血病細胞的迅速生長、破壞,使新陳代謝亢進之故。
  • 淋巴節腫大:但不會覺得疼痛或壓痛,通常發生於頸部、腋窩或鼠蹊部。
  • 骨頭疼痛:白血病因骨髓膨脹,骨膜受到拉伸,遂引起疼痛。使疼痛尤其是在膝蓋的上下方最明顯,常被誤為關節炎。
  • 器官腫大:快速增加的白血病細胞,侵犯到肝臟、脾臟、淋巴腺、胸腺及至腦膜、生殖腺、腎臟等,引起器官的腫大。例如小孩上腹部腫,則可能是肝臟、脾臟已受到侵害。


白血病一旦病情惡化,會發生高熱、貧血、明顯出血的傾向,與肝臟或脾臟、淋巴節腫大。當白血病細胞擴大至中樞神經且病況嚴重時,腦、肺、消化器官等會出血,導致死亡。

 

十二、骨癌

骨癌是一種由骨骼系統長出的惡性腫瘤〈骨骼系統包括骨頭本身、軟骨、骨髓以及其中的血管和結締組織〉。它會侵犯鄰近的組織及器官,也可能會轉移至遠處其他的器官,如肺部。所以,一旦診斷為骨癌後,宜儘早接受治療。

目前骨癌發生原因仍不清楚,骨骼系統的某些細胞在原因不明的情形下,不正常生長而形成腫瘤,有些研究認為可能和基因突變、輻射等有關,但並不是遺傳或傳染得到的。

 

十三、 腦瘤

腦瘤乃指人類在一生中的任何時間,局部腦組織細胞發生不正常的分裂增殖而生成瘤塊,佔據了腦部有限的空間,或侵害正常腦組織並造成腦部症狀。

良性腦瘤生長慢,分化程度好,症狀較緩;惡性腦瘤細胞分化差,生長快,症狀較急,且可能會蔓延至其他腦組織、脊髓,甚或顱外其他組織



 

參考書目: 怎樣有效對抗癌症,童彥
摘錄http://www.n-mart.com.tw/docs/a23.htm 感謝網友~楊旭平的整理分享


arrow
arrow

    Buwagi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